提高库存周转率
在库存管理中,有时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为了满足不同品牌和不同年款车辆的维修需求,通常会采购多种配件,而其中一些配件因为使用频率较低就会积压,这些配件占用了大量资金,因此当需要采购其他配件时又要筹集资金,这就进一步增加了库存。周而复始,企业看似经营得很红火,但是由于库存积压越来越严重,所以企业现金流持续紧张。
这就要提高配件的库存周转率,对于积压的库存进款实现周转。
对于库存一年以上销量为零的配件,判定为报废件;
对于库存半年以上销量为零的配件,判定为积压件;
对于库存3个月以上销量为零的备件,判定为滞销件。
无论是报废件、积压件还是滞销件,修理厂传统的处理方式是报废或折价处理,虽然挽回了一部分损失,但还是增加了企业运营成本。
其实除了要时刻留意车型的更新换代,根据车型留存期和是否进入维修期来动态管理库存。例如对于老旧车型和上市不久的车型,不要大量订货以免造成积压。
进行配件分类管理
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对库存进行动态管理。其中,将配件进行ABC分类是常用的库存管理方法。
根据汽车修理厂的主营维修业务,将配件分为以下3类。各类配件还可以细分为多层级分类,使得每种配件都有其标签特性,之后根据分类制定不同的库存管理制度。
◇
A类事故配件:保险杠、车门、挡风玻璃、大灯等较大单值的车身维修用件。
管理方式:订单式管理,做到库存准确、完整、详尽跟踪配件到货日期,到货后及时通知对应的订单车来厂维修。对于此类配件,可以考虑提前预收订单车押金的方式避免取消订单。
◇
B类机修配件:机油、四滤、轮胎、车蜡、玻璃水等日常维修保养用件。
管理方式:正常管理,日常备货充足,做到出入库及时,定时盘点和月末盘点。对于化学品,要注意过期时间,如果临近应通过促销等方法尽快降低库存。
◇
C类精品配件:脚垫、底盘装甲、导航等加装类的外用配件。
管理方式:单独管理,按照专项备货、订单车备货方式进行订货。
除了上述方法,管理者还需要根据不同配件的周转率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并把握好库存量,准确制定配件的采购和补货周期。不要因为供货商的让利活动而盲目扩大进货量,也不要一味地降低库存或只备周转率高的配件库存,这样貌似减少了库存积压资金,但无疑会增大采购成本,而且不利于满足客户服务及时性的需求。
当然,要做到在最适合的时候补货并不现实,因此需要根据汽车修理厂运营状况留有一定的库存余量,动态控制库存结构,提高库存周转率,在较低的库存水平下实现客户需求的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