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新媒体营销人员的基本功有哪些?

看过很多营销类的书籍,发现都是上个时代的产品。传统的推广,换句话就是做广告。百度百科的解释,“推广”是把自己的产品、服务、技术、文化、事迹等等通过传统的四大媒体(报刊、广播、电视、网...
看过很多营销类的书籍,发现都是上个时代的产品。传统的推广,换句话就是做广告。百度百科的解释,“推广”是把自己的产品、服务、技术、文化、事迹等等通过传统的四大媒体(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广告让更多的人和组织机构等了解、接受,从而达到宣传、普及的目的。20世纪背景的美国电视剧《广告狂人》告诉我们,创意人员是最重要的,因为渠道是单一的。
    移动互联网时代推广是一门苦力活,不像传统时代,只需要将文章写出来,找媒体发布即可。如今的时代,各种媒介,每一个渠道你要提供的传播素材都不一样,每一个渠道面临的人群都不一样,每一个渠道传播数据都不一样。作为一个合格的推广人,你需要监测和评估每个渠道的传播效果,实时的调整文字、图片等素材。
笔者作为一名品牌推广老兵,经历了最传统、最基础的学校和媒体训练,又亲身经历了微博、微信以及今日头条等媒体的起步到繁荣。我们一起聊一聊,互联网时代的推广,需要具备哪些基本功?

1、写作基本功
    作为一名推广人,一定是一个能写文章的人,笔杆子功夫一定要过硬。面试市场推广类职位的时候,文案能力是一个基础能力,一般都要看看应聘者写过的文章,看看风格。见过的几类文章,一般有3种风格,第一种是记者文体,俗称新华体,有明显的格式讲究,标题党(很吸引人的标题),这类文章很侧重于讲故
体,有明显的格式讲究,标题党(很吸引人的标题),这类文章很侧重于讲故事,一般内容较多,3000字左右,这种适合人物专访;第二种是所谓的小清新文艺范,以女作者为主,写点服装、美食、旅游类的软文,找这种人准没错;第三种是目前的互联网体,侧重于观点、数据,符合互联网的传播口味,文章1000字左右,短小精悍,观点清晰。
    写这种文章,我问过不同的应聘者,一般要多长时间,有的说要2天,一般的要6小时到一天。我能做到的是2-3小时一篇软文,一般1500-2000字左右。
    怎么能做到这么快,又能保证质量呢?
    首先搭框架。在写之前,先规划好标题、大致几个观点,写好提纲,厘清思路和逻辑。
    其次搜集资料,填充内容,将一些数据和信息,整理好,二次加工,填充在写好的框架里面。
    最后,就是顺文章,改细节,对文字加以修饰和补充完整。
    简单三个步骤,可以快速的出一篇软文稿件。当然,人物类的深度稿件,可能耗费的时间稍微长一点。但是总体的方法都是一样的。
    练好写作基本功,要做到3点,多看,多写,多总结。多看,可以多关注今日头条、搜狐网易等新闻客户端上的资讯,了解各个分类行业新闻的特色和行文风格。多写,熟能生巧,早期可以尝试多个风格变化来写文章,久而久之,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文风,坚持写下去,成为自己的特色。多总结,主要是针对“标题党”而言,如今网上太多的文章,如果要吸引读者点击,必须有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标题,这方面可以关注李叫兽、文案发烧友的微信公众号。

2、思维基本功
    有很多传统媒体的朋友,跨界到企业去做市场推广有关的工作,如果去了互联网公司,特别是初创公司,起初会特别不适应,要么感觉使不上力,要么感觉效果不好,原因在哪里?我觉得根本性地原因出在了思维上。
    在互联网时代,一定要换掉我们传统市场营销学和传统媒体里面“高举高打”的思维方式,换成“向互联网学习,免费共享、资源置换”的思维方式,相信可以给我们的推广工作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在两个单位的工作经验,为个人积累了非常深厚的资源。但是也有一句话说的好,”你离开背后支持的机构,你什么都不是”,个人积攒的资源和利用组织资源把事情推动成功完全是两个维度的事情。在湖南卫视芒果V基金担任品牌总监期间,基金的本身职能就是配合湖南卫视的节目、栏目做公益活动支持,加上2012年时候,新浪微博的火热,基本上,芒果V基金的对外品牌推广就是围绕热点的人物和事件来做,一方面热点来自于湖南卫视的节目,制造的话题和明星,另一方面是及时关注新浪微博的热门话题和热门微博,针对各种话题及时的做出各种策划,整个品牌推广工作做的很轻松。如今我身处一个互联网创业公司,没有了背后强大的资源支持,很多传播都需要自己去做,而且还需要付费。导致一个时间段,非常的不适应,从原先的高举高打,到现在的零启动,宣传没有基础用户,传播做了没有任何反应,心理落差会很大。恐怕这也是很多BAT的员工出来创业也会有的感受吧。
“向互联网学习”就是一种挑战自我的思维方式,很多方式方法,已经有很多聪明的人帮我们做了很成功的案例,我们从零开始做推广的时候,要做的就是竞品调研,学习现有的互联网打法,熟悉招式和流程之后,再演化升级到自己的打法。建议初学者,可以尝试先做资料搜集,复盘别人的整个过程,然后依葫芦画瓢,尝试着几次小规模的,从中找到感觉和门道。向互联网学习,还有一个思维,就是向传统PC互联网学习,来应付如今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很多PC互联网厉害的案例,搬到如今的移动互联网上,依然堪称经典。
“免费共享、资源置换”是互联网人员需要具备的另一种思维方式,因为互联网就是免费的。在湖南卫视的时候,做公益,找明星说句话,占个台、录个视频,觉得理所当然。但是到了互联网公司之后,发现明星代言的成本极其高昂,高达几百万一年,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不再选用明星做代言,或者开始创新广告代言人的方式。这个时候,一种创新的资源互换模式,或者叫分享经济模式就在互联网行业中慢慢流行起来了。比如我要拍一个广告片,我不去找明星拍,我去找几个APP的创始人,告诉他们,我们要拍一个有创意的广告片,在哪里哪里会播,给你一个机会,把你拍进去,介绍你是XX APP的创始人,你在片子里面只要给我们代言就行。这种是一种很讨巧的方式。因为用户和观众很多是这些APP的使用者,很容易有代入感。这样一个打太极式的资源腾挪,让我们把事情,而且还做的很漂亮,最重要的是低成本。
互联网时代的推广部门,一定不要把自己当成甲方,而应该把自己当成公关公司,对接各种上下游渠道和资源,腾挪资源,大家一起合力,才能把事情做的更漂亮。


3、视角基本功
    视角的基本功就是要深入浅出,一方面需要深入的研究你所在行业的整个产业链状况,了解每个环节都有哪些机构参与,他们的商业模式是什么,在整个产业链上扮演什么角色,未来的地位是怎样的,另一方面要浅出,要看到互联网行业的规律和未来的趋势。
   比如自媒体,我的一个亲身感受,我的微信朋友圈广告2015年一个星期才有1-2个单子,但是2016年一开始,几乎每天一个订单,自媒体蓬勃发展,广告主已经开始重视并加大投放力度了!这是一个趋势。我的一个观点是,做推广的,不能只把自己做成一个内容生产者,然后付费找渠道帮你做传播,而是要把自己做成一个平台或者媒体,最好能够在社会化媒体上建立自己的自媒体渠道。公司和产品新闻,一部分付费去找外部渠道发放,一部分能够自建的自媒体去外发。
    此外,这些年,各大平台都陆续开通了媒体开放平台,鼓励自媒体的发展,如今日头条、百度百家、搜狐、网易、腾讯、一点等等,这也是给错过微博微信的朋友,再做一个大号的机会。而且最重要的是要学会抢注!这些媒体开放平台在早期的时候,都会有很多红利,想一想微博大号的诞生,就是这个道理。一定要时刻关注大平台的信息,社会化媒体不仅仅只有微博微信,而且随着互联网发展,一定会有新的平台替代他们的地位。保持敏锐的嗅觉,很重要。
再比如说社群,大家都知道的案例可能是罗辑思维,罗胖子怎么在微信公众号上聚集了上百万粉丝,然后通过卖东西来赚钱。这个是已经被说烂了的案例了,大家可以百度一下,看看案例。有个微信公众号叫做“颠覆式创新研习社”,是酷六的创始人李善友创办的,把酷六卖掉后,在中欧商学院做起了教授,他对社群经济有很透彻的研究,写了好几篇长文章,深度剖析了社群经济的模式以及案例。社群从早期互联网时代的“论坛”进化而来,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有了很多新的呈现形式,比如微信群,比如APP妈妈圈,比如手机QQ正在全力打造的“兴趣部落”。从推广的角度,一是可以从社群的角度,组建自己的用户群,二是可以利用现有的社群来合作做推广。社群集中的一般是最精准的人群,减少了我们传播过程中的损耗,转化率较高。最高级的模式,就是面向你的用户,和他们一起打造社群,然后社群里面反馈的信息等,又能反向的反馈到产品开发上和推广上,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比如,手机QQ打造的兴趣部落,一些大的部落,聚集的粉丝已经上千万,其兴趣号也可以像微信公众号一样推送消息,试想,微信公众号如此激烈竞争情景下,如果通过兴趣部落合作,转化率是不是更高!
随着技术的进步,内容的3.0时代已经来临,视频、音频、移动直播、社群等等,我们的推广人员需要时刻注意着这些趋势的变化,以及相应推广方式的变化。
   总体来说,对于科班出身的营销学、传播学的朋友来说,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做传播,基本功是一点也不用担心,但是可能会受到思维和视角上的障碍。但是对于互联网原住民来说,什么都不用担心,他们的语言是互联网化的,根本不用担心网友会不会看不懂的问题,他们深入的在玩各种互联网产品,都是小小的专家或者产品经理,他们有足够的发言权,他们知道网友需要什么样的内容。
  • 发表于 2017-09-18 17:24
  • 阅读 ( 1040 )
  • 分类:销售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不写代码的码农
黄金文

新媒体营销专家

55 篇文章

作家榜 »

  1. 黄金文 55 文章
  2. junjun 19 文章
  3. 雪妮0415 18 文章
  4. 雨后的宁蒙茶 12 文章
  5. 远东燕语 10 文章
  6. 肖肖京城 10 文章
  7. 袁本谦 9 文章
  8. 田健 9 文章